2015年9月20日

特殊體驗、信任與恆定感

特殊體驗

特殊體驗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一旦發生過後,它就深植在我們身體記憶之中,讓我們在事後只要一回想"播放"這過去的經驗,每一條神經、血管、肌肉就很配合的重播過去的體驗。

一趟特殊體驗的時間可能非常短,只有數分鐘、數小時,但它帶來的影響可能長達數年、數個月,只要我們的腦袋能順利"回想播放"這趟特殊體驗,它就可以時時伴隨我們。

我母親之前去做胃鏡的檢測,她聽了醫生的建議:「這個檢測只有幾分鐘,我們建議您不用做麻醉。」省了幾千元,清醒的體驗了五到十分鐘的胃鏡檢查。事後回來她跟我說,整個過程非常不舒服,而且有空氣跑到肚子裡,肚子漲得很大像吹氣球一樣非常難受。

我聽完描述覺得當初應該強硬的要她做麻醉的檢測,因為"有這樣的經驗"和"沒有這樣的經驗"是0和1的差別 -- 如果沒有,你這輩子都不會體驗到自己的身體可能會被這樣的外力入侵變形,你也不會去"重播"這樣的體驗,但如果有,只要這回憶一被勾起,你隨時會想起自己身體變化時自己的感受,並且再度的在腦中體驗這感覺。

特殊體驗不是一次性的,它是會跟隨自己一輩子的重播輪迴。

它關乎於,一個我們熟知的東西,可不可能出現另外一種可能性?

一旦你體驗過它的另外一種可能性,這東西給我們的"恆定感"就消失了,而你則會對它永久失去信任。

2015年5月1日

「精實創業」的「目標」


註: 這是我在2年前寫的文章,但當時的時間點不適合發布這篇文章,因此拖到現在。文章內容就保持在之前寫的內容,不做修改,分享給正在嘗試各種商業模式或產品的創業家。

幾個月前看了"目標"這本企管小說,書裡一家原本十分努力卻持續虧損的公司,透過簡單正確的觀念,便改善了他們的存貨、出貨、收益、現金流...,是一部賣出四百萬本的暢銷書籍。有趣的是,這本書的作者是個物理學家。當他向書商詢問是否願意幫他出版時,得到的答案總是:「由物理學家寫的企管小說?把科學方法應用在企業管理上?沒有人會讀這樣的一本書。」結果事實證明這些書商錯了,最有效的流程管理方式,可以由最普通的常識推論出來,並且幫助公司獲得極大的利潤改善。(這本書非常推薦大家一看,因為它是一本小說,所以可以輕鬆的看完,而由於它說的東西都基於"常識",所以任何不是管理背景的人都能理解它的邏輯推演。)

整本書裡面最讓人驚訝的一個論點是,它說:『一個機器全速運轉,充滿生產效率時,可能反而會讓整個系統沒有效率。這取決於你的"目標"是什麼。』這對工廠管理者來說,是非常不合理、違反直覺的一件事情。

如果你是一個工廠管理者,上層引進一台機器,跟你得意的介紹說:『這台機器可以幫你用5倍的速度生產A零件! 相信未來工廠會因為這個機器而有更高的效率!』那你可能心中會理所當然的把這個機器當做是工廠效率救星,並相信未來一片美好。但實情是:在和"目標"無關的地方增加效率,只會增加庫存成本、拖長生產時程、降低收益...並且讓大家白忙一場。

2015年4月20日

對話就像傳接球

從高中、大學時代就認識我的人,一定知道我是個說話不會想太多的人。

還記得有一次,一位大學女同學戴了一組小巧可愛的銀質鈴鐺耳環(如下圖),和幾個我們的電機系朋友們聚在一起聊天,我走過去看到她戴了耳環,就說:「咦,那是鐘嗎? 你怎麼會想要戴鐘啊?」


結果因為講了這句話讓我被我那群大學朋友揶揄了超久,說我超不會講話,明明她是戴很可愛的鈴鐺耳環,結果被我講的好像她耳朵上戴了很奇怪的東西一樣。

現在回想起來,這種不知所云、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的狀況,在我身上真的時常發生(我還曾說過系上女生穿的衣服樣式很像哈利波特),多數說出來的時候沒有任何惡意,只是像是看到羅夏克墨漬後自然說出自己聯想到什麼東西一樣。

想講什麼就說什麼,不就是直率嗎? 所以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需要作什麼改變。

但出社會以後卻常遇到,明明說話沒有任何惡意,只是把想到的東西說出來,聽的人卻嚴重不悅,甚至暴怒的狀況。

算是晚熟,後來我才意會到,一句話講出來每個人聽到的意思都不相同。不希望別人誤會的話,最好多想想聽話的人是什麼個性的人。

2015年4月12日

別吃掉每一盤在你眼前的東西

關於食物 -- 為什麼要吃掉眼前的東西?

和朋友或家人出去吃飯的時候,如果是點一人一份餐點的套餐,我時常會剩下一些飯或是菜沒有吃完,而與我同行的人有些會像我一樣,一旦自己已經飽了,便不會勉強自己把東西全部吃掉,但有些人則是相反,就算肚子已經很飽了,還是要堅持把所有的東西吃掉。

有一次我與我的好友一同出去用餐,我們兩個一邊吃一邊聊,我吃飽就停了,但盤子裡還剩很多的飯,而他盤裡也只剩白飯,但他還一口口的慢慢在吃。他的體型偏重,而且我知道他正在減重,所以就問他說:「我覺得份量很多耶,看你全部都吃掉了,你還會覺得餓嗎?」他說:「不會啊,我已經覺得飽了,但覺得沒有吃完很浪費,所以就習慣把東西吃完。

2015年3月29日

台灣網路創業環境正在改變 -- 從500 Gcamp說起

一直都很想一篇描述關於最近台灣網路創業環境的文章,而上星期六日參加了500 Startups所舉辦的GCamp (Growth Camp),是一個機緣,於是就整理寫了一篇部落格。


這次參加GCamp的目標是希望學習一些關於網站App流量成長的技巧,將之應用在屬於自己的Startups上。兩天一夜的營隊收穫很多,就我自己而言,主要學到了關於email content行銷、Pricing策略、Public Relationship的經營等過去完全不熟的主題。

而在參加GCamp的過程中,500 Startups的一位業師Robert Neivert (上圖左下角的講者)給予我們團隊諮詢,針對我們現在正在做的題目「愛食記」給出了建議,整個過程非常的有收穫,很不像之前在台灣與一些人聊到我們在做的題目的感覺,過去我們得到的資訊都是「這市場太擠了」、「你們和xx有什麼不一樣?」、「你們要怎麼賺錢? 台灣市場太小了」。而Robert則是聽了我們的狀況後,給了我們他的建議,如「要如何Branding才能和xx差異化」,還有「如果這樣的產品定位ok,你們可以做什麼事情從餐廳身上收到錢」,或是「你們該選擇怎樣的合作夥伴才對」,Robert的想法是用他的經驗來對我們的東西做加值,他只想「該怎麼做你們才會更成功?」,而不是告訴你「以我的經驗來說,你們做的東西是不會成功的,因為Blah blah blah...」,我覺得這對於新創團隊來說是很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