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0日

特殊體驗、信任與恆定感

特殊體驗

特殊體驗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一旦發生過後,它就深植在我們身體記憶之中,讓我們在事後只要一回想"播放"這過去的經驗,每一條神經、血管、肌肉就很配合的重播過去的體驗。

一趟特殊體驗的時間可能非常短,只有數分鐘、數小時,但它帶來的影響可能長達數年、數個月,只要我們的腦袋能順利"回想播放"這趟特殊體驗,它就可以時時伴隨我們。

我母親之前去做胃鏡的檢測,她聽了醫生的建議:「這個檢測只有幾分鐘,我們建議您不用做麻醉。」省了幾千元,清醒的體驗了五到十分鐘的胃鏡檢查。事後回來她跟我說,整個過程非常不舒服,而且有空氣跑到肚子裡,肚子漲得很大像吹氣球一樣非常難受。

我聽完描述覺得當初應該強硬的要她做麻醉的檢測,因為"有這樣的經驗"和"沒有這樣的經驗"是0和1的差別 -- 如果沒有,你這輩子都不會體驗到自己的身體可能會被這樣的外力入侵變形,你也不會去"重播"這樣的體驗,但如果有,只要這回憶一被勾起,你隨時會想起自己身體變化時自己的感受,並且再度的在腦中體驗這感覺。

特殊體驗不是一次性的,它是會跟隨自己一輩子的重播輪迴。

它關乎於,一個我們熟知的東西,可不可能出現另外一種可能性?

一旦你體驗過它的另外一種可能性,這東西給我們的"恆定感"就消失了,而你則會對它永久失去信任。

恆定感的消失

這邊舉幾個假想和真實的例子,來說明時麼叫做"恆定感"消失:

1. 以前你看到所有椅子都覺得很堅固。但有一天你到一個餐廳吃午餐,放心的往木頭椅子上用力一坐,結果椅子瞬間四分五裂的破開來扎傷你的大腿。未來你看到椅子還會放心的坐下去嗎?

2. 以前你買了蘋果,洗完之後會直接啃來吃。但有一天你在報紙上面看到,美國萬聖節時有可怕的人在蘋果中埋放刀片送給小朋友吃(或更可怕的經驗是,你真的遇到過這件事情,吃到蘋果裡面有意外掉入的鋼片或鐵絲)。未來你還會放心的啃下整顆蘋果嗎?

3. 以前你是個運動健將,每次跳躍都用盡全力,但在一次比賽之中,你著地時一不知為何腿以無法理解的方式扭向另外一個方向,小腿骨骨折。未來康復後你還會信任自己的身體能承受跳躍的衝力嗎?

4. 以前你洗碗盤的時候,都放心的拿起來用菜瓜布用力刷洗。但有一天你在清洗一個盤子時,沒有來由的它斷成了兩半,使力刷洗的那隻手被破面深深割傷。未來康復後你還會用像之前一樣的方式洗盤子嗎?

5. 以前去海邊玩的時候,都會兩隻小腿泡在沙灘裡,和朋友一起戲水。但有一次和朋友這樣玩的時候,竟然發現水開始拖著兩隻腳,怎麼走都走不回岸上,然後一個浪來把你捲到水裡,起來發現自己離岸已經超遠,岸上人跟豆子一樣小,你怎麼游都游不回去,覺悟到自己這一生到此為止。之後如果幸運獲救,未來你還會腳泡在沙灘水裡戲水嗎?


其他恆定感的消失還包含大地震後對土地信任感的消失,被情人背叛後對感情信任感的消失,目擊車禍現場後對人體構造的重新認知...。或是乘坐過失速墜落的電梯、從和平的環境到經歷過戰爭、被看來可愛的狗嚴重咬傷、被親戚或朋友強暴、被信任的商業夥伴背叛而負債等等也是一樣的道理。

過去對我們來說形體固定、可被預測結果、可被信任的東西,只要一次性的變形,就能造成我們的認知破壞,讓我們對這些事物的恆定感嚴重受創。而受過傷害的人在事件過後,往往會不自覺的的在腦中多次重播這些事件,讓這些事件越來越寫實、越來越龐大...,到最後他過去所認知的世界就會被這些一次性的認知破壞給改寫,過去那安定、沒有危險、沒有背叛、沒有痛苦的世界就將不再存在。


世界觀的改變

在心理疾病上有一種病症叫做PTSD,主要症狀包括惡夢、性格大變、情感解離、失眠、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易怒、過度警覺、失憶和易受驚嚇,維基百科的定義如下:
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英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後,其心理狀態產生失調之後遺症。這些經驗包括生命遭到威脅、嚴重物理性傷害、身體或心靈上的脅迫。有時候被稱之為創傷後壓力反應(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以強調這個現象乃經驗創傷後所產生之合理結果,而非病患心理狀態原本就有問題。
可能會造成這些症狀的經驗包括:
  • 孩童時期遭受身體或心理上的虐待
  • 經歷性侵害、戰爭、打鬥
  • 暴力攻擊
  • 嚴重的車禍、意外事件
  • 目睹親人、愛人等關係親近者的突然死亡
  • 自然災難,如地震、海嘯
  • 難產
  • 校園霸凌
泛科學有在災難,然後(一):心理的創傷這篇討論921地震受創經驗的文章中,提到PTSD的患者有三類症狀:第一類是焦慮,第二類是PTSD的主要特徵,再經歷(Re-experience),也就是彷彿回到當初特殊體驗的現場,視覺、聽覺、觸覺產生錯覺和幻覺,第三類則是逃避,有意的遠離相關人事物。

個人認為在經歷特殊事件之後,人會在腦中不斷的再經歷當初發生時的恐懼體驗,而這樣重複的再經歷由於只在腦中發生,因此會去掉許多客觀條件,只留下並放大當初的負面經驗。換句話說,如果意外中骨折當下給予某個人的的痛苦指數是4,但這個人把此經驗視為是特殊體驗,而在腦中不斷的回想、萃取出當時痛苦的狀況,那麼在回想中骨折的痛苦指數可能會提升到5、6,更甚者可能會到7-10。

這樣的狀況其實已經和現實脫節了:「想像中的魔鬼會一次一次的出現把你帶回超越現實的痛苦之中。」



而要逃離這樣的折磨,一般人是採取"讓時間沖淡回憶"的路線。每一天每一天,盡量不要去回想到當初的特殊體驗,讓回憶越來越模糊,讓原本生動的畫面慢慢的變淡、變黑白、變得無關輕重。不同於再經歷放大了回憶中痛苦恐懼的情節,沖淡的回憶只會剩下當時體驗的大略框架,痛苦和恐懼在這樣淡化的回憶之中幾乎是不存在的。

另一種可能性是"客觀的認識特殊體驗",也就是認知到這樣的特殊體驗是世界運作中的一個可能性,就機率上可能會發生,而發生時就會導致我經歷到、看到的一切。例如對一般人來說,看到人的軀體因破壞而變形是一個特殊體驗(過去對人體完整的形象被破壞),但對於重複看到多次的醫生來說,這樣的變形只是"人體的一種可能性"。(小故事,我還聽過有醫學院的學長在看到下顎整個消失的大體後,開玩笑的對我醫學院的朋友說:「ㄟ,學弟,有沒有看過惡靈古堡」)

當我們客觀的去改變自己對於這整個世界的認知,將特殊體驗和現實的物理世界相重合之後,特殊體驗就會喪失它在回憶中增加痛苦的魔力,痛苦指數4的骨折就只是痛苦指數4的骨折,照胃鏡就只是一個會讓身體產生不快和變形的15分鐘,人體就是一種可能會被各種外力破壞的東西,每個人的生命沒有什麼特殊的,在戰爭中、災難中、病痛中就是會被奪走...。於是我們看事情的方式變了,這些痛苦與變形結合入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之中 -- 不多也不少,我們只是恰如其分的在腦中描述著這一切。雖然不再恐懼於那些"特殊體驗",但這世界似乎也不像原本那樣時時刻刻透露出美好和光明。

減輕與復原

關於特殊體驗的復原,由於我非專業心理治療背景,所以提出的方法是來自一些科普書籍、網路上的資訊還有簡單的邏輯推演。

其實特殊體驗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它會在人的腦中不斷的重播和擴大恐懼,因此要減輕的方式說穿了也很簡單,就是阻止特殊體驗的重播。一般來說重播的觸發點可能來自於接觸當初和此體驗相關的人、事、物,或是某個身體動作、某個無法控制的念頭...,這些東西就像入口,可以讓人回到過去,再次體驗當時的情境。

要怎麼避免自己回到過去呢? 一個TED的演講,Andy Puddicombe 一切只需要十分鐘的專注提到: 根據近來Harvard的研究,現代人有47%的時間不活在"當下",他們活在"思考未來和過去"之中。他提倡,人們應該有能力不去思考"過去"和"未來",單純的體驗當下。單純的體驗當下有很多作法,包含吃蘋果的時候用心體會蘋果的清脆與芳香,打球的時候專注在球和身體的感覺上,繪畫的時候只感受到手、筆、紙、形狀、顏色之間的互動...,簡單的說就是要讓你全神貫注,沒有多餘的腦力去想過去發生了什麼和未來要作什麼事情,只有當下。



而使用手機觀看臉書、Instagram訊息則完全相反,社交訊息的不確定性和片段資訊的特性,會讓觀看的時候腦袋回想過去和思考未來的能力發揮到極致,「這張照片是她之前和我們出去的時候照的,那時候我...」「這個人現在過得真好,如果那時候我沒有...」我們的腦袋會被這些片段的訊息迅速的拉離"當下",有時則會因此路過回想那特殊體驗的門口,一不小心就踏進去,開始重複播放自己過去經歷過的一切。個人建議容易回想過去的人盡量少用這類社群媒體App。

後記

PTSD在一旦確定症狀出現之後,其實就是一種病症了,患者的腦部運作方式、激素分泌狀況,和一般人會有顯著的差異(可參考Wikipedia)。有些人面對這樣的患者,會想:「你就不要那樣想就好啦,這件事情又沒有這麼可怕(嚴重)。只要不要一直刻意去回想就好了...」或是「怎麼這麼煩,動不動就說自己狀況不好、無法控制,現在明明就沒發生什麼事情...」卻不知道對這些患者來說,觸發恐慌的的事件水平非常的低,有時候甚至不用有任何的外在事件發生,也不是因為回想到過去的事情,直接便會無來由的被無力感給侵襲。

我們對於外在有明顯殘缺的人會給予關懷與同情,但對於精神曾經受過傷害的人卻往往只會認為是對方「不夠堅強」、「不願意走出來」、「不夠努力」,或質疑對方「為何無法像個正常人一樣生活」、「為何總是情緒低落」。

面對精神創傷,很多人卻會覺得:「他應該可以過正常生活,只要選擇走出來,只是他不願意」,覺得這是一個心理上的問題,應該是可以藉由轉個念頭、換個想法就被解決。但我認為我們面對這類創傷的方式,應該像是面對一個腳嚴重扭傷或是骨折的人,我們不該逼迫他當下、現在就要跟我們一樣可以用正常的速度走路、甚至跑步,而假如他說:「我真的沒辦法,我會痛跑不動」,我們也不該跟他說:「你可以的,只要你願意,你也可以像我們一樣,想想你過去啊,過去可以,現在一定也可以的!」然後拉著他跑,跑到他的傷勢越來越嚴重、感受到自己的無力,並且相信自己這輩子都好不起來。

陪伴他們一步步慢慢走,引導他們做能夠幫助心理復健的事情,專心玩、專心運動、專心閱讀,聊天陪伴、幫助他們活在當下,我覺得是周圍的人能夠嘗試看看的。

而其實一開始會想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有天在洗盤子時,它沒有徵兆硬生生的斷成了兩截,掉到洗碗槽之中,就想到一直很想寫一篇關於"恆定感被破壞"的文章,PTSD的內容是在寫到一半時閱讀921地震後有些人出現"土地信任感破壞"症狀後慢慢加入的,如果任何寫錯的地方請不吝留言告知,謝謝。


3 則留言 :

  1. 一直很喜歡您的文章,每次總是從您的文字中獲益良多!

    回覆刪除
  2. 文章很有趣 對我的思考很有幫助 希望未來會有關於藝術的主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