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2日

體貼的人怎麼可能做自己?





曲家瑞曾說:『喂!幹嘛不做你自己?』記得當時聽到這句話時,覺得有一絲絲刺耳又感到自己有一點點懦弱,因為有時候我真的覺得自己沒辦法做我自己,但這到底是不代表懦弱?

根據"做自己"的標準刻板印象,正面的是『不管別人的眼光,努力的追求自己的夢想』、『保持個人特色,不盲目跟隨人潮』。負面的有『不想媚俗,你們覺得我很機掰那是你的事』、『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兩個都可以定義『做自己』,但因為負面的實在是不值得追尋,所以這邊只討論正面的。

有時候有些個人特色其實是很有趣、無傷大雅的可愛,像是小孩走人行道時喜歡走在磚塊的線上、走在路肩的高處,像是吃Oreo時喜歡把餅乾扭成兩半、一半沾到牛奶中吃掉一樣。一個人如果不在乎外人怎麼看他,就可以勇於做自己,因為這些舉動並沒有妨礙到別人。但有時狀況比較複雜,例如這個人不在乎外人怎麼看他,但是他所愛的人會在乎,那麼這個人還能開心的『做自己』嗎?

2013年2月6日

給自己一些小成功


前不久看了一個TED的演講,叫做"如何建立創造力自信心"。

演講裡面其實提到的訊息沒有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一段是在2:16左右,主講者說很多人--包含很多菁英份子,都有"評價恐懼症"(害怕被評價因此不敢做嘗試)。主講者說他研究過這種問題,而他主要的突破是在遇到全世界第四名最重要的心理學家--Albert Bandura之後。Albert Bandura是研究和治療恐懼症的專家,他可以讓人們克服恐懼,讓人們在四小時內從原本超害怕蛇,轉變成能夠和它接觸,甚至能夠欣賞它們(稱讚蛇很漂亮、並且放在膝上把玩)。



而Bandura有個非常成功的步驟,讓受試者一步、一步,像是嬰兒走路一樣,慢慢的習慣於和蛇近距離接觸。假設一開始蛇放在一個房間內,那麼受試著一開始是透過雙面鏡觀察蛇(應該是可以單面透視過去看到蛇的鏡子),然後是站在開著的房間門口看著蛇,然後帶上厚厚的裝備去觸碰蛇...。每次他們都更接近任務一點,然後最後他們成功的接觸了蛇。

有趣的是,主講者說:『這些循序漸進,最後碰到蛇的人們。最後對人生的其他焦慮都減輕了。他們更努力、更堅持,在失敗面前表現得更有韌性。他們獲得了一種新的自信。』Bandura稱這種自信叫做Self-efficacy(自我效能) -- 一種你能改變世界、能夠達成自己設定目標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