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3日

我們希望教育出天才嗎?


(Picasso: Bull)

之前看到國外的一篇文章,天才是如何思考的(How Geniuses Think)。裡面討論到,像是愛因斯坦、費曼、愛迪生這類大眾所認同的天才,他們到底是如何發明出劃世代的發明和理論? 這些所謂的"天才"智商沒有特別高,,像是費曼(近代量子物理的大師)的IQ只有122,只大約等於世界上最高智商(IQ228)的一半,但是那位智商高到像外星人一樣的人,並沒有對科學和藝術有任何顯著的貢獻。其中的差別到底是什麼?

個人很贊同這篇文章中的一些看法,但為了驗證這個文章的可信度,所以就稍為上網google了一下文章的作者是誰:
Michael Michalko : 享譽全球的頂尖創造力專家。Creative Thinkering:Putting your imagination to work的作者,為《財星》500大企業,例如杜邦、家樂氏、奇異電氣、柯達、微軟、艾克森美孚、通用汽車、福特汽車、AT&T、沃爾瑪、吉列等公司,舉辦創意思考主題演講、工作坊和研討會。
看起來是個可信的來源。Anyway,文章裡面提到了很多天才們的思考方式,包含反向思考、擅長使用比喻、使用圖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感覺都很正確,但其中最打到我內心的一個觀點就是-- 針對一個問題,普通人會去想出一個最合理的答案,就收工去做別的事情,而天才則會窮盡所能去想出各種不同可能的答案(解法),即使這個問題已經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了。

愛因斯坦有一次被別人問說:『你覺得自己和平常人有什麼不同?』他說:『如果你要求一個普通人在一堆草堆中找到一根針,那麼他們會在找到一根針之後就認為任務完成了。而我會把那堆草堆翻遍找盡,直ˇ到把裡面的每根針都找出來。』

文章中提到,當天才們對一個問題提出不同解法的過程中,他們會經歷幾個階段: 以過去所學解出問題(Reproduce,常人停止之處)->嘗試以全新觀點觀察問題(Rethinking)->提出新的解法(Innovating)


這些步驟中,一般人會認為最難的部份是提出新的解法(Innovating),但其實最難的部分會是Rethinking。因為人腦是一個能夠記住各種模式(Pattern),並能夠自動重複思考邏輯和動作的結構,所以一旦我們"學會了",之後大腦只要辨認出這樣的Pattern,我們就可以不用思考的自然行動。要拋棄已經"學會"(不是"記住"是"學會")的東西,如果不是很努力而刻意的去慢慢修正、重新學習、研究改正,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體育教練寧願自己要訓練的選手沒有亂學過一些東西,因為改壞習慣比重新鍛鍊還要困難得多。)

同樣的道理,假如我們不刻意去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觀點,那麼我們永遠(是永遠)只會有一個觀點,而解法也永遠只會有一個-- 別人教你的那個。那麼我們就只會是那最平平凡凡,跟每個人的想法都一樣的傢伙。


這樣的人可以用別人期待的方式,解決別人定義好的問題,可以用微積分算出某個圓錐的體積有多大、可以遵循守則做出合格的設計、可以用Excel算出損益表和畫出各式各樣的圖表...可以完成任務(別人定義好,過去你也被教導過怎麼做),但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別人定義好,但沒有被教導怎麼解決),更沒有辦法去發明(發現需求並定義問題,進而去解決它)

假如我們可以選擇,我們一定會想要選擇成為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發明產品的天才,而不是一個只能夠接受任務,只會重複執行、運算以知解法和程序的人。但有趣的是,從小到大的學校教育都是在訓練我們如何重複運算、如何背誦填空,並且用有限時間的考試,將大家的思考模式統一為『用最短時間,運算填寫入正確性最高的唯一解』-- 這樣的思考方式和天才的思考方式恰好是完全相反的

個人認為,教育的內容應該是要隨時空背景而推移的。

我們現在(著重技能運算)的教育方式,目的上還是放在培育出好的技術人員、好的員工、好的代工人才,這在過去二、三十年是非常需要的,那時候人民需要這類型的教育,由文盲或是勞力人員,轉變為技術或是文書的白領,帶動基礎建設的進步。

但現在新的一代出生,大家並不單純只想靠技術與技能,花費時間生命做重複的工作,大家期待自己能夠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用新的思維發明新的制度或產品,改變世界並從中獲取足夠的報酬。也就是說,我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改變世界的天才 -- 但我們的教育卻只想把我們變成技工。如果美國教育真的如這篇文章說的一樣開放,那麼他們較多思想狂放的創業家、發明家和藝術家,我想也不是件讓人驚訝的事情。

台大教授張文亮,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描述自己的經歷,叫從教室逃走的天才。文中提到一段話,描述現代教育體系下的問題:
「天才有四種,第一種很會記憶,考試可以考得很好。第二種很會分析,考試也可以考得很好。第三種天才,很會整合,他就『完蛋』了。第四種,他有藝術跳躍的思維,直覺類型的天才,他也會『完蛋』了。」
前兩種天才可以成為很棒的員工,假如夠幸運加上自己稍微會行銷自己一點的話,可能還可以成為那個領域的專家。但第三種和第四種天才是創業和創造價值的最佳人選,而我們的教育沒有辦法幫到這樣的人,讓他們進步、輔助他們創造價值,只有辦法讓他們『完蛋』,進而造成我們的產業型態也『完蛋』,這就是我們國家的困境(大家也可以看看mmdays寫的台灣菁英人才的困境,個人認為mmdays寫的比較像是要前兩種人出來創業或是到小公司,因為他們是這個世代大家所謂的"菁英",可是他們到底適不適合? 那就見仁見智了。)

...有點離題了,其實上面想要說的是,很不幸的,我們現在的教育並不是設計來幫助我們成為改變世界的天才、領導者、創業家,它是設計成讓我們成為各領域的技師、專家用的。

如果我們是第一、二類型的天才(善於分析和記憶,並不是指能改變世界的天才),然後想要成為愛因斯坦或是費曼那樣類型的科學天才,那麼我們要重新學會怎麼思考問題,因為學校教給我們的思考方式是錯的如果要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或發明家,一定要反覆咀嚼問題,並窮盡各種解答,而不是快速的用既有的想法去求得一個答案,並把這個解當成是唯一解。

如果我們是第三、四類型的天才(善於整合和跳躍思考),那麼不要理會學校教育給予我們的挫折,因為身為這兩類型的天才,是很幸運的,因為我們其實是發現價值和創造價值的天生好手,Just do it & keep going!!

最後附上愛因斯坦的一段話:


Don't forget your gift!

41 則留言 :

  1. '假如我們不刻意去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觀點,那麼我們永遠(是永遠)只會有一個觀點'
    總是這樣子囉~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我們學會用一個方法做事情時,我們便會用一直重複同樣的作法" 讀書、經營公司是這樣,拓展業務、自我學習也是一樣,這就是人的慣性阿

      刪除
    2.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3. 這是華人的慣性~填鴨式教育照本宣科~

      刪除
  2. 文章中談到教育的部分,與日本教育改革家佐藤學的觀點不謀而合,他今年出版了一本書:學習的革命,內容有說明這種教育形式的起源,其實也就是您說的時代需求。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台灣和日本的教育狀況有很大一部分真的很像,有機會我也去找這本書來讀一下,學習這位作者對於現代教育改革的解法。

      刪除
  3. 你贊同一堆書本上的說法來論述來當個應聲蟲
    藉此你顯然不具有所謂"天才的思維"
    既然你不具有天才的思維,何德何能來此論述如何成為天才
    為此污辱了世界上多少你不可及的人

    你如何定義天才? 你如何相信你眼中的天才?
    難道只是媒體吹捧到生活周遭至於你不得不聽聞的人嗎?
    一本相對論有多少天才參與著,你知道愛因斯坦之外呢?

    你應該相信的只有運氣(change)
    為此論述文章,也無法達到你的初衷
    畢竟,你也自以為你瞭解了事情




    回覆刪除
    回覆
    1. 顯然我真的不是一個天才,也不具有天才的思維,這樣的思維是我想要極力學習的,畢竟我也是接受台灣的教育長大。

      或許那本書中的思想是作者的個人觀點,但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從個人觀點出發,如果我發表自己的個人觀點不夠資格、論述他人的思想又被當成是應聲蟲,世界上到底有什麼樣的觀點能夠被提出呢?

      我想文章在這裡,書本則是印刷出版在書店中都可以找到,觀看的人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相信的去相信、去理解。

      世界上所有的名詞都是有其必要性才被人定義出來的,天才一詞也只是代表某種類型的人,隨著時代演進和狀況不同也有不同的意思,我無法確定我所描述的天才和你所想的天才是不是同樣的"定義"。

      不知道你是否有推薦的思想、文章或是書本可以給我參考,讓我可以多了解更多東西?

      刪除
    2. 這種挑釁文沒什麼好回的, 他可能連你寫什麼都沒完全看懂

      你是不是天才現在也不知道, 雖然我們可以合理推斷機會並不大 :)

      寫得不錯, 跟我現在想培育(軟體)天才的一些想法不謀而合

      刪除
    3. 這是名家式的詭辯罷了

      先幫別人貼上"不是天才"的標籤
      然後以偏概全的認為對方沒有資格評論天才
      最後再抹黑別人污辱天才

      ---

      事實上
      "想法不同於他人","提出不同觀點","找出不同解法"
      並不等同於"刻意標新立異","刻意易於常人","語不驚人死不休"

      刻意提出不同的立場 接著以詭辯攻擊人
      這種東施效顰的模仿 並不能讓你成為天才

      ---

      很抱歉 我以前也是資優生 現在也做研究 也做教育
      這篇講的也許還有討論空間 但一定有其可取之處
      並不是用你這種名家式的詭辯 就能否定其價值
      更不可能 經由 否定人 塑造出與人不同的形象 就能讓你變成天才

      刪除
    4. 是不是天才不重要,我只要知道他們有沒有為這個世界社會做出貢獻就這樣.

      刪除
  4. 或許這樣子的留言很狂妄 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歷
    我從小就覺得我有點聰明 九九乘法表是自然而然背起來的
    有一段時間甚至逼自己逼得很嚴 因為我認為我的腦袋是全人類的資產
    如果我怠惰的話 對全人類是一大損失 但後來發現自己太天真
    後來我陸陸續續做了幾次智力測驗 分數都落在140~160之間
    親戚都說我是個很有自己想法的人 我學什麼幾乎都很快
    有投入心力的東西都能有一定成績 游泳 打球(系隊先發
    學理科但是英文也不錯 高中時國文作文也有幾次被老師念出來
    有一個自己的粉絲專頁 內容是英文歌的翻譯(篇幅大約有200篇左右
    有一次上課的時候覺得上課內容太枯燥 就自己試著求完美數的方法
    後來運用微積分做出了跟歐幾里德一樣的成果 也就是求出前10個完美數的方法
    但他的年代並沒有微積分 所以歐幾里得絕對是個偉人
    最讓我應像深刻的是有一次參加高中的英語營
    我們正在玩一種遊戲 一個班分成兩隊
    輪流派人到老師面前 老師會隨便說一個字母
    學生則必須說出以那個字母為首的單字
    然後不能跟之前的人重複 到我的時候老師說了"Q"
    我一下子想不到有什麼Q開頭的單字 眼看時間快到了
    就隨口說出了一個單字"QUEEN" 特別的是我才看過這個單字不到3次
    然後走回位子上的時候 腦子一直浮現一個數字 "12"
    才想到撲克牌的Q=12 但我不是特別聰明的那種人
    沒念書一樣會死很慘XDDDDD

    回覆刪除
    回覆
    1. 140~160算挺高了吧~
      (我和同學做智力測驗好像都在120~140左右而已)

      聰明的人做很多事情都會做的比較好,但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加油吧!

      刪除
    2. 能力越大 責任越大 (好像就是上面那句英文的中譯吧XD)
      加油吧

      ---

      年紀小的時候 的確會有一種感覺 覺得這些是上輩子就會的
      基本上在高中以前都是這樣
      因為高中除了資優班的特殊教育方式之外(而且在數學物理領域為主)
      多半都是以背誦或記憶的課程為主

      ---

      對於資優生 那些記憶背誦分析理解整合 都不是甚麼問題
      現在在做教學 有時候很多小朋友(包括影響小朋友價值觀的家長)
      會誤以為知道就是會了 背起來就是懂了 先知道先背 就贏了別人
      這些教育觀念當然是不對的
      但是也沒辦法怪這些家長 畢竟當初他們也是接受這樣的教育和價值觀

      ---

      越到後來 會發現 如果作著不是自己興趣的事情 動力會越來越少
      到時候聰明伶俐靈巧反應快 變成只能用在遊戲中消磨自己 那就可悲了

      此外 要學會"接受失敗"
      資優生 天才 太聰明了 往往學不會怎麼失敗 試著去"學習失敗"吧
      希望以後有一天你也能體會 :)


      刪除
    3. 你的確不是很聰明, 不過大家也都差不多. 加油吧!

      刪除
    4. 你的想法跟我好像 我也認為自己是人類的重大資產

      刪除
  5. St. Threath,第三類型的人才是愚民教育要積極撲殺的人才,(但請別看到愚民教就反感,愚民教育由亂世進入治世的過程中是非常有用的),如果台灣的12年國教育失敗,那第三類型的人才在台灣仍然很難過,第三類型的人才在台灣也別想有任何發展,或者說第三類型的人才在台灣如沒被逼走國外或逼入黑道就很幸運o不提別人,因為個看過太多第三類型的人才被逼入黑道,個人所認識的第三類型的人才除我本人外都被逼入黑道,每想起那些人就很難過,他們沒作錯任何事,只是他們的整合.架構.流程.解構和建構能力太強了而已,在愚民教育中逼這些人才亡命是全面的,包括歌謠.戲劇.口語(如2分法,沒照書作就是固執)等o這些被逼入黑道的整合.架構.流程.解構和建構能力比我強多,只可惜他們少了個人的演戲天份,所以沒能逃避被逼入黑道的命運o第三類人才的整合.架構.流程.解構和建構能力有多強,以個人為例在1991年為竹東榮民醫院建構了一個結帳.稽核結合且其流程只有2層的流程,在公家機關的組織.架構在組織圖中是不可改變的,但我卻利用了公家機構沒有詳細規範的流程下手建構出了這個由繁化簡的流程,這個簡化的流程好處是人力簡化.手續簡化.稽核可直接接觸真實的收入和支出,因此就不用去猜收入端和支出端的人心思,資訊更快速流入院長.各科主管.會計.出納,也因此減少了和部門和收入的掛號.批價,支出的藥劑科的猜疑,因此對突發事件的反應可依正常程序快速處理,如突發的腹瀉事件,竹東榮民醫院可接受40人至60人之間,這是其他醫院的3倍以上o但個人還是強調即使是現在的台灣對第三類人才仍然是採全面撲殺的手段,除非12年國教能成功,否則即使是10年後台灣仍然是全面撲殺第三類型的人,即是已不像2年前如此的激烈o

    回覆刪除
    回覆
    1. 整合類型的人被逼入黑道這真的...有點太讓人難過了。

      現在要發掘這類型的人才,就我的觀念中,都還是靠零星的老師、貴人的幫助,教育方面是否有越來越重視這方面的人才發掘?我不確定,但就從新聞給我的資訊中,並沒有特別這樣的感覺。

      但個人比較樂觀的是,我們這一代的人會重視這些能力(因為很多書籍或資訊中讓我們知道這樣的能力是重要的),因此對下一代的教育應該有機會讓這樣的人才正常成長,至少我們不會因為小孩成績不好,就要打、要罵,斷定他是個不成才的小孩。

      刪除
  6. 現在全世界在面對"世界是平的"的趨勢時,無不戮力調整政府的架構,其目標即是更加扁平化,並且已將公家機關整編入整個國家的生產流程中,但看看台灣,私人機構仍然不動如山,而政府機關更慘,整個流程反而加長了,意謂著在國家生產流程中從基層的資訊到行政院長時其訊息早已走樣了,那行政院長.總統還決什麼策,走樣也罷了,而且還過時了

    回覆刪除
  7. 谢谢分享这些文章,让我受益不浅~~~
    也改变了我对天才的定义...
    觉得现在的教育都注重第一和第二类型的学生,从而不知不觉地忽略了第三和第四的类型...

    回覆刪除
    回覆
    1. 第三和第四類型的人很難被"測驗"出來,因此在制式化的教育中,幾乎不會被發現。

      或許教育的方式可以被重新設計,讓這樣的人可以被找出來,並且透過新的教育方式獲得成長。我想這需要靠我們這一代的人去進行教育改革才可能實現~

      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3. 路途还很遥远~~
      只能希望每个孩子家长都能明白现在的教育是需要改良的... :)

      刪除
  8. 教育系統…我個人覺得我們還在受中國千年下來的愚人科舉制度政策影響。
    需要徹底的從皇帝制度走出來才行。那真是要花上好一段時間。

    回覆刪除
  9. 謝謝你的分享 "把問題反覆思考咀嚼 想得透徹全面" 這是我從此文獲得最大的收益
    我是個上班族 工作常需與時間賽跑
    有時覺得 "效率"一詞 扼殺了許多其他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但若沉思慢想 這些可能性或許能把工作遇到的問題帶到更好更完美更和諧的解答

    此文令我感觸良多 再次謝謝St. Threath

    回覆刪除
    回覆
    1. 也謝謝你的留言,讓我知道這些文章能帶給大家一點點不同的想法 :)

      刪除
  10. 教育是為了大多數人而設計的 而大多數人並不是天才 天才也不會是大多數人
    而天才是因為教育才成為天才的 那還算是天才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想表示一些自己的論點,所以如果您不喜歡,請別在意我
      首先您說"教育是為了大多數人而設計的"這點我並不認同,因為在我看來現今的教育其實是種"給懶人用的遊戲規則",為什麼這麼說呢?要挖掘人才的方式很多,但是真的要實行其實非常的困難,因為很多人光看表象是看不出來的,又更多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才能在哪,所以要怎麼辦呢?
      這時"考試成績"就出現了,它可以快速的篩選掉成績差的人,只取成績好的
      但是很顯然的...更多的人才被埋沒,更多的人參與這種沒有什麼意義的遊戲,讓很多人一直到要離開了都還沒真正瞭解自己過...
      再來您表示"大多數人並不是天才,天才也不會是大多數人"
      這點其實我也不認同,要先說明:"天才"不光是腦力的天才,也能是藝術、音樂、體育等等的天才
      我相信每個人一定都有一個以上的長處,有些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這麼看來,其實每個人都是天才,每個人都有其適合做的事
      但是愚蠢的教育體制再次出現,它無視了其他任何才能(甚至也無視了智能)
      考試要考好其實跟智力沒什麼太大的關係,它只要知道正確的解題方法,直接使用就可以解開
      意思就是上課認真,努力學習那些"解題方式",就可以有好成績
      "而天才是因為教育才成為天才的"這點我更不認同了,首先,現今的教育教育不出任何一個天才
      頂多是成績很好的人,並不等於天才
      再來,"天才"顧名思義就是指有"天賦異稟"的人,因此是先天性的,並非後天性的
      再次強調...每個人都是天才...不要糟蹋了自己的才能
      (謝謝您的耐心,能被讀到這裡是我的榮幸)

      刪除
    2. 好問 也是好答 推一個

      刪除
  11. 在朋友的FB看到這個連結,他附註『看完之後我覺得我變聰明了』
    我起先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只跟他說這個連結下面是哀怨的曬智商數字,
    他們是天才有什麼用,奸才在台灣才能呼風喚雨

    後來想想,他可能在諷刺,向他求證,只是又得到一串太極拳式的閃躲,只能說不愧是老上一輪多的人

    至於能人異士?真的沒直接遇過,有些人確實有突出的表現,但也只是某方面的興趣或工作表現
    比平凡人強那麼一點。
    不過這也沒什麼,支撐整個人類社會的還是多數的無(匿)名氏...

    回覆刪除
  12. 謝謝你!我終於知道我是天才了~

    回覆刪除
  13.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1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15. 謝謝您的這篇文章,我是碰巧或是偶然進入您的網誌,也很樂見你的想法,總覺得您替我解惑了不少過去我曾經反覆思考卻不得其門而入的問題,我很慶幸,也很高興。

    回覆刪除
  16. 謝謝你的文章,我是小學教育工作者,我覺得很受用,我會介紹學生和家長來看這篇文章,謝謝您創造了這篇文章。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客氣,也很開心你能喜歡這篇文章 :)

      刪除
  17. 高智商只是天才的副作用, 有高智商不必然是天才。
    (這裡指的天才是指普通認知的天才,這個詞用來形容某人有某種特殊才能;也可以用在精通各方面學問的人如:牛頓、達文西......等人,或是專精於某個領域的人,如愛因斯坦、霍金......等人)。至於造就天才的原因,一定不是只有智商高)

    回覆刪除
  18. 對著自己沒有興趣的事情(要解決的問題), 盡快地找到一個標準答案, 並且一直沿用同一個答案, 這很符合人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