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pric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pric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1月29日

CP值失效之時

假如我們生長在正常的家庭,不是太富裕,也不是沒有錢可以花,
那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培養出一種能力,那就是計算CP值

雖然CP值是個非正規的術語,但它所表達出來的意義卻足夠清楚:
那就是東西的效益(Capacity)/所花費的成本(Price) -- 這東西越高越好。
假如在作事、買東西時,我們可以使一個事件或物品的CP值提的越高
就代表自己越聰明、佔到了越多便宜、決策最為正確。

由於一般人手上的資源(金錢)是有限的,因此在做事情(購買東西)時
會不知不覺的迅速計算當自己去做這件事情(消費)時,
手上有的資源(金錢)消耗了多少? 而從中獲得的利益、快樂感有多少?
簡單的說,就是計算CP值,
只有當這個值在合理範圍時,我們才會去做這件事情(消費)。
因為有這個資源有限的限制,所以我們不會盲目的選擇最高級的消費,
而是精密的計算,這邊要節省一點,將來才能用剩下的資源去獲得更高的利益。

所以說,只要是做生意的,應該都知道一件事情,
自己的產品只要讓消費者覺得CP值夠高,他們購買的意願就會升高。
但假如我們平常有在注意身邊東西的價格,就會發現一個現象,
那就是就算某家店裡的東西非常經濟實惠,幾乎所有的東西CP值都很高,
卻總是會有幾樣商品CP值低的可以,
他們所創造出來的利益大概只高出一般商品10%,但價錢卻多出了快30%,
這種東西有人會買嗎?

(註: 很多商店放這種商品的目標是讓消費者有個比較基準點,
     讓消費者覺得其他東西經濟實惠,有些人稱它們為"獵鳥"。
     但這邊要討論的是,就算它的CP值很低,在某種情況下它還是會被買走。)

我想這樣的產品還是會有人買,因為在某些特定狀況我們不用去計算CP值,
只要算自己得到的利益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