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4日

相信我之前,先思考一下




前陣子看到一個連結,是2012年全球最有價值的100個品牌(由Interbrand這家公司所製作)

稍微看了一下以後發現,2012年的品牌價值,以網路產業(Internet Services)以及汽車產業(Automotive)的上升幅度最為明顯,而奢侈品牌(Luxury)的價值上升幅度也很高。

另外一方面手機相關產業(歸類在Technology)的變動幅度則是超大,有的暴漲、有的暴跌。像Apple和Samsung的成長幅度都超過40%以上,而Blackberry和Nokia則是掉了40%和16%。去年榜上有名的HTC今年則掉到了榜外。


而金融服務(Financial Service)相關的品牌價值幾乎都下跌了,企業服務(Business Service)則是穩定成長。消耗品方面(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則是小幅成長。

回顧2001~2012年的話,除了汽車產業外,其他產業價值的估值曲線,幾乎都和產業整體價值息息相關,像汽車產業的成長曲線如下:



紅色的線代表BMW的成長,黑色的線代表汽車產業的成長。即使汽車產業整體品牌形象沒有顯著的升高,但是個別品牌的成長卻是很可觀的。

而消耗品的品牌方面,則是個別品牌和整體的品牌價值同步成長,因此我們可以說人們越來越重視消耗品的品牌形象,這是未來的趨勢。


在公司服務方面,不論是個別品牌價值和整體產業的品牌價值,都是穩定成長的,公司服務這塊領域也是未來很重要的一塊。



手機產業:
Apple +129%, Samsung +40%, HTC  掉出榜外(2011年98名), Blackberry -39%, NOKIA -16%



網路產業:
Google +26%, Amazon +46%, Facebook New, ebay +12%


汽車產業:
Toyota +9%, 賓士 +10%, BMW +18%, Volkswagen +18%, Hyundai +24%, Audi +17%, Nissan Porsche +12%

時尚(奢侈品)產業:
Prada New, BURBERRY +16%, HERMES +15%, Cartier +15%, Tiffany +15%

結論,根據各個產業品牌價值的提升,我們可以推斷出,未來品牌的趨勢是:

1. 汽車(Automotive)產業品牌強者的價值會不斷上升(+10~18%),但弱者會慢慢被淘汰。
2. 時尚(Luxury)產業的品牌增長速度會越來越快(+15%),人們會越來越願意為了奢侈品花錢。
3. 金融服務(Financial Service)產業的品牌價值正在快速下降(-8~12%),大家對金融服務越來越不信任。


4. 消耗品(FMCG)產業的品牌正在快速崛起(+8%)。
5. 科技、手機產業(Technology)的品牌形象變化太大(±40~100%),只能說算是一股熱潮,沒有把握機會的話,熱潮一過品牌形象就會快速掉落。
6. 網路產業(Internet Service)還在快速發展(+20~40%)。
7. 對公司服務(Business Service)的產業也在快速發展(+8%)。

...
..
.

看起來好像有這麼一點點道理,但這整個分析的意義其實不大,為什麼呢?
因為這只是一家公司所作的排名,實際上世界上公司的品牌價值根本不是這麼容易分析的,這只是一個『品牌公司』所做出來,為了讓人們願意相信他們是一家專業公司所做出來的精美圖表。

讓我們看看其他品牌公司所做的品牌排名,這是Brandz這家公司所做的Top 100 Brands:



Samsung瞬間變到第55名,而上面多了非常多的中國公司。

假如再看另外一家公司Brand Directory所作的報表,結果又不一樣了:


當一個東西被精美報表、專業的數字包裝過後,人們就會信以為真,而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有一位長輩曾經跟我說過他在美國銀行時的工作,就是熬夜的趕出一份超厚、精美的報告書,裡面滿滿的是財務分析、報表、交叉比對各家公司的狀況等。這本書誕生的目的就是被做出來,然後給高層早上拿去與客戶洽談時,放在客戶桌上,讓客戶覺得這家公司有作功課、非常專業 -- 然後兩個人開始洽談併購或合作的事宜,那本書則連翻都沒被翻過。

過去,一個報表要能夠被信任,必須要建立在專業的公司、團隊,夠多的數據支持之下。而現在,在網路時代,大家只需要一個東西 -- 簡單易懂。告訴大家他們想相信的,那就夠了。

大家不會去深究訊息的來源、正確度到底有多高,而是會『信任』訊息的提供者(Facebook的朋友以及Twitter上的知名人士),只要是他們提供的東西,就有先入為主的相信,這其實是相當危險的。

之前Inside有一篇文章『謠言的力量連駭客都比不過,部落客成網路最大威脅』,裡面有一張圖是Twitter訊息的傳佈研究,綠線與藍線分別為為錯誤訊息與改正訊息的傳播速度,明顯的,錯誤訊息爆發性強、持久力也更久,簡而言之,大多數的人只會接受到錯誤訊息,而不會接收到更正的正確訊息。


像是下面這張圖,剛好今天開始流傳:


現在有82578個分享,但真的圖假如現在po到Facebook有多少人會分享呢?


這是我對"資訊"這件事情的想法:

第一,不要太相信"專業人士"和看起來很精美的報表,要想想他們的目的,他們為什麼要提供這個消息。像上面那張Bill Gates的惡搞圖,大家看了還會去想想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但遇到"專業人士"提供的"專業資料",大家往往想都不想就信以為真了 -- 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第二,多試著自己去找出真相,建立自己的世界價值觀。如此一來,就不會太容易因為新資訊的出現而動搖。對於情報真偽的判斷能力會越來越強。

第三,多利用Google來驗證得到的資料,當看到一件事情時,用Google查查看是不是已經有人證實這是個假消息。對於圖片,可以把它拖到Google Image Search搜尋格上面以圖找圖,如此一來可以找到圖片的來源,也可以找到像是上面這種改過的圖的原始圖片,雖然和大家一起散佈錯誤訊息很好玩,但有能力發現真相也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Facebook那張圖Google Image Search的結果,只要稍微查一下就知道這只是個玩笑:


在這個網路資訊流通無限順暢的年代,這算是給教給自己的腦袋一點防身術吧。
Don't trust anything which is free without thinking.

2 則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