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面主要在討論人在什麼情境下會變得"殘暴"或是"沒有人性"
主講的重點放在情境、系統與權力會使在其中的人性受到扭曲。
在演講中他舉了三個例子來說明人們是多麼容易受到環境與系統的影響,
第一個是著名的史丹福監獄實驗,本來性格普通的人被賦與"犯人"和"警衛"
兩種不同角色時會展現出完全不同的行為。(約14分左右)
第二個是米爾格倫電極實驗,1000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會遵守實驗執行者的命令,
對別人施予致命的450v電極(實驗前預測應該只會有1%的人,因為這屬於虐待狂行為
而根據研究平均只有1%的美國人是虐待狂,詳細可以看影片11:30左右)
第三個是針對不同文化的戰士所做的調查,他們發現若一個種族的戰士在上戰場時
會變換自己的裝扮、畫上圖騰或是戴上面具等,則這個種族在戰場上,
虐殺敵人的情況會遠遠超過上戰場時不做換裝的種族(6分左右)
最後他總結人們在特定的幾種狀況下會傾向於失去理性,做出殘忍沒人性的事情,
下面是其中我覺得值得特別一提的幾點:
a. 將別人當做另外一種生物,不是人類 (他們是另外一個種族的動物)
b. 將每個人的"自我概念"消除,匿名 (去個人化,像軍人在軍隊中一樣)
c. 個人責任的分散、對權威的服從 (我只是遵從指示,這不是我的決定)
之所以我覺得這些點特別值得拿出來講的原因是,我覺得就影響人類行為而言,
"情境"這個詞有點抽象,或說太超於個體之外了,在這三種狀況下,
情境或許可以替換成比較簡單而具體的講法--角色
我們可以這樣想像,當我們身為一個"個人"時,我們是可以完全獨立思考的個體,
這時候我們可以稱自己為--一個人,而通常我們會將這個人的所作所為,
歸屬到自己身上,也就是說,我們要為這個人的行為負完全的責任。
而當我們被社會(或是某個實驗、某個情境)賦予角色時,我們就不再是單純的個人,
而是個人與角色的交錯體。當我們在做決定時,我們會想:
"這時候,這個角色該有什麼行為。" 並在做完決定後,想:
"做這個決定和行為的,是我現在扮演的這個角色,並不代表我個人。"
於是當我們扮演一名收受酬勞的受雇者時(電極實驗),聽從命令是應該的,
因為一個受雇用的人,本來就應該要聽從雇主的話。
上戰場時,若變換自己的服裝、改變自己的面容,那麼我們就不再是個人,
而是另外一種可以合理屠殺與暴戾的角色,這是這個角色該做的事情,
手染鮮血的並不是我個人,是現在我所扮演的角色,
因此我不用為這個角色的所作所為負責。
簡而言之,一但我們賦予自己一個角色時,我們等同於同時處於:
去個人化(這個行為不代表我) 及 自我行為責任分散(我不用為這個角色負責任)
這兩種狀態,而這兩種狀態都會誘使人們做出自己本來不會做的行為。
在現代中,我們比較常被賦予的角色是"某個職業" (消防隊員、設計師、公務員)
或是沒有這麼具體的角色,像是具有某種個性、習慣的人,
像是朋友、家長口中所說的"某種人" (愛玩、不上進、天才、沉默的人)
不管是哪種情況,只要我們知道自己是屬於某個角色,
我們的思考和行為便會被那個角色影響、控制。
舉例來說,一名消防隊員在上班時(自覺自己是消防隊員時),
對於廠商表示出來的"利益交換"會非常敏感,視為是賄絡,
而下班在家中時,對於廠商所提出的謝禮則不會這麼敏感,甚至會收下。
美國曾有人對小學兒童做過實驗,一天老師宣布其實藍色瞳孔的小孩是比較聰明的,
而另外的小孩則是智商比較低,當天測驗結果兩組小孩分數差距極大,
藍色瞳孔的小孩分數比起其他小孩高出許多。
隔天老師說,昨天他搞錯了,其實狀況應該是倒過來才對,
結果當天情況大逆轉,藍色瞳孔的小孩分數不但沒有高過其他小孩,
反而還遠遠落後。事後老師問起,小孩說:
"我無法不想起我是藍色眼睛,它讓我覺得我沒有辦法解出題目。"
(比起套用角色,或許上面這種狀況應該說是貼標籤比較恰當,但其實原理差不多)
不管是像職業這種具體角色或是變換服裝、貼標籤等比較不具體的,
個人認為角色這個東西對人的影響是非常深入的,
一但被賦予了,就很像是人的外面包了一層會自己動的鎧甲,
或是身體裡面被神經寄生般,它會告訴你怎麼做才是對的,
做什麼才是符合這個角色的,而我們也會推卸自己的責任,
認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不是我選擇的,是因為身為那個角色,
我才會這樣做。"
賦予角色這個行為對人的影響是如此強大,
用的好,它可以給予我們正義、信心與力量,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個正向、聰穎的人,
用得不好,它會挫敗我們的信心、尊嚴和思考能力,讓我們受到情境的控制。
我想假如想要當一個真正的人,對自己的行為完全掌控、負起責任,
在某些弔詭的情境中(監獄實驗、電擊實驗、藍眼睛實驗...)
或許可以試著將自己身上所有的角色、標籤全都去掉,
不要問"這個角色該怎麼做",問問那個什麼角色都沒有的自己,
什麼是正確、該做的事情,讓身為人類的自己負起所有行動的責任。
恩,我想這又是一個知易行難的事情了....
p.s. 在找參考時,利用Google圖片搜尋時找到一些巴布亞新幾內亞土著的圖片,
是完全不同的文化圖騰,分享給大家:
http://www.webpark.ru/comment/16864
http://www.x-top.org/prikol/8383/
好文!!也有想過整理這個演講
回覆刪除你整理得真是清楚好懂!! 給個讚XD